心理科普更多
不能承受之重-青少年自杀频发
作者:记者   来源:山西日报   浏览次数:1621
 少年自杀呈现上升趋势

    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也是一个深重话题,青少年自杀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,让人触目惊心。下面是信手拈来的最近发生的事例:

    太原19岁的高考学生,在考试结束半小时就从自家三层阳台上跳下自杀未遂,但造成严重腰椎粉碎性骨折;

    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新生杜某,从四楼宿舍跳楼自杀死亡;

    保送上北大的山西籍学生冯某,在宿舍里上吊自杀,让社会震惊;

    运城市15岁女生贤贤跳水自杀;

    山西师大某学院大一新生赵某自杀,留下一纸遗书;

    襄汾县12岁李晶在家里把农药兑入饮料里,喝下后自杀身亡……

    这些青少年自杀事例,只是管中窥豹,远非全貌。由于我省没有专门部门统计青少年自杀案例,数据也不能精确掌握,但从相关人员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青少年自杀现象的严重。有关数据表明,我国平均每年有28.7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,200万人自杀未遂,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。省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心理科一位医生说,青少年自杀比率不小,上升速度比较快。近年来,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特别多,其中不少青少年表现出自杀倾向。省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法律维权、心理调适的电话和QQ咨询。平台志愿者、心理咨询师任永旺也证实了这个事实。他说,平台近年来接到不少咨询,不少青少年张口就说不想活了,有的干脆说活得没意思。

    青少年自杀人数不仅在上升,而且成为青少年死亡首要原因。任永旺说,青少年死亡除交通事故、疾病和自然灾害外,主要原因是自杀,呈现低龄化趋势,家庭困难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杀率高,农村家庭学生自杀率高于城市家庭,成绩优秀学生更易于自杀,而成绩差的所谓差生则易发生犯罪,和睦家庭、受到关爱的学生自杀率低于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,留守儿童或隔代抚养的孩子易发生自杀。

    多措并举铸就生命防线

    一个孩子,牵连多个家庭;青少年自杀,给多人心灵蒙上阴影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,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,需要社会、学校、家庭共同发力,铸就青少年生命防线。

    孩子健康成长,比成才考满分更重要,家庭要改变教育观念,减少成才期望,减轻学习压力,增强孩子受挫能力,培育孩子积极生活态度。现代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,把成长期望无限地压在孩子头上,望子成龙,望女变凤,同时,把对孩子的爱简单地物质化、金钱化,尽其所能地单向性给予,或对孩子漠不关心,冷漠对待。种种不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,造成青少年诸多不健全人格,或自我为中心,或不会人际交往,或盲目攀比,加之适应环境能力弱,应对困难挫折能力差,这样青少年很可能走向极端。因此,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,降低对不切实际预期,重视心理健康教育,进行情感培育、理想教育和心灵沟通,让孩子理性地对待挫折,理性看待社会不良风气和不健康文化,乐观面对困难和压力,热爱珍惜生命,从而健康快乐成长。

    学校要切实转变唯考分是一切办学的理念,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。晋北某县1名小学生,丢了自家门上钥匙,怕被家长责骂不敢回家,准备从大桥上跳下自杀,幸亏被路人发现及时救下。这名小学生说,电视剧说,人能穿越回古代,我也想穿越回清朝跟皇帝拍电影。小学生的回答让人心痛,但更让人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。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丽萍说,青少年思维发展不成熟,辨别是非、判断正确错误能力弱,而社会充斥大量着投胎再生、来生转世等不健康文化和反向生命教育,需要学校和家庭承担起引导责任。为此,学校要增添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,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生命天地,善待生命,提前懂得家庭、社会责任、生命的美好,能够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,提高心理素质,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。

    学校、家庭要对心理压力大、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主动干预。任永旺说,青少年萌生自杀想法,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时,事先都会或多或少发出一些信号。倘若周遭的人把握了这些信号,就能及时处置和干预。团委系统、学校和社区要探索实施“青少年心理辅导工程”,制作自杀防治手册,开设心理咨询专线,引导青少年学会用正确方式承受压力、宣泄情绪,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。

    青少年自杀是个复杂社会问题,导致自杀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,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,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多管齐下、综合治理。十年育树,百年育人。让我们多一点责任,少一些冷漠;多一点耐心,少一些浮躁,携起手来,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。

    花样年华为何走上极端之路

    找到病症,才能对症下药。要真正预防青少年自杀现象发生,就必须找出导致自杀的真正原因。

   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杜尔克姆说:“正是从自杀的社会环境中,我们才能找到个人自杀的根源与背景。”采访中,研究人员和心理医生,都将青少年自杀的首要原因归罪为社会,特别把矛头指向学习和就业压力。

    2011年,北大新生冯某在宿舍内上吊自杀,尽管自杀原因已不能从逝者口中获知,但从他的同学处可知端倪。同学们说,他入学后在专业学习上遇到了困难,自杀前仍在解数学分析题。

    学习压力大,也许不是冯某自杀的唯一原因,但肯定是其中原因之一。家庭的期望、青少年自我期望值过高,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失落感和心理落差,面对压力,缺乏相应应对能力,最终走上不归路。任永旺说,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,一部分是在校中学生、大学生,另一部分是走入社会才成家立业的青年父母。前者学业负担重,面临自身成长和感情、就业等多方面压力。后者是步入社会的青壮年面临生存、工作、经济负担、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,他们的压力最大。

    当然,社会贫富悬殊等在青少年自杀中也难辞其咎。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丽萍说,现阶段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平,一些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,作为家庭成员的青少年也备受困扰,对前景感到悲观,产生出对自我否定情绪,再加上学业、就业、情感等压力时,他们有时会产生孤独无助情绪,容易走向极端。

    青少年自杀还与学校和家庭不正确教育有关。从幼儿园到中学乃至大学,“成绩高于一切”的评估体系,让家长和学校把分数看得比什么也重要,很少重视心理健康。加之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或严厉,造成青少年畸形人格或不科学价值观人生观,或以自我为中心,或孤独、内向、自卑,耐挫能力极差。任永旺说,青少年意志力脆弱、情绪不稳定、对环境适应能力差、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,不仅需要知识,更需要心理健康,不仅需要物质,更需要合理关爱,不仅需要成才,更需要做人。

    运城市15岁女生的父母亲以捡拾收购废品谋生,跳水自杀时留下一份遗书说:“我的自尊被张某、马某(同学)等伤到了极点,他们逼得我上课没集中力,下课又不敢出去。我天天想死……”梁丽萍说,孩子需要内心世界关怀,特别是遇到挫折时,更需要心理疏导,但老师忙于抓教学,父母疲于工作,无暇顾及更没注意到她内心变化,更没人教她如何应对挫折,也许及时给予援助,悲剧就不会发生。

   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很复杂,不仅与社会、家庭和学校教育有关,也与青少年自身状况,如性格缺陷、精神疾病等有联系,但无论如何,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存在的问题才是最主要原因,有时在几个因素的叠加、不断强化中,最终导致青少年自杀悲剧发生。记者 赵向南

    延伸阅读

    青少年“自杀预警信号”

    性情发生巨大改变,外向人突然变得内向,内向人突然变得外向,少语的人突然变得多语,反之亦然;行为发生巨大改变,不按规律习惯作息,该干嘛不干嘛,不该干嘛却去干嘛;语言发生巨大改变,日常说话的内容发生改变,尤其开始涉及生命意义、活着没劲、死了拉倒、自杀方式等时,语言征兆非常容易辨识;身体发生巨大改变,生理的伤痛可能会直接引发自杀行为,如突然遭遇变故或伤残,陷入深度焦虑、忧郁失眠、恐惧恐慌中等。
 值班客服
值班员1值班员1
值班员2值班员2
值班员3值班员3
值班员4值班员4
关闭